杏鑫平台登录_诸多失败案例在前,为何手机厂商仍要研发桌面模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雷 leitech

  罗永浩和他创立的锤子科技,在手机上带来了很多不同于传统手机厂商的想法,2018 年发布的 TNT 就是典型案例。将支持这个功能的手机连接上外部显示设备,会出现类似于桌面操作系统的定制化环境,手机原本的应用和数据都可以在大屏上沿用。

  TNT 提出的手机延伸至大屏设备的桌面化使用概念,因定价较高且存在不足的专用显示器以及一场不算成功的演示,在一段时间内成了互联网笑柄。不过桌面模式本身的口碑在正式上市后持续上升,离开罗永浩之后的研发团队也在持续改进,TNT 的路还有很远。

  桌面模式的探索和现状

  实际上,作为 TNT 内核的桌面模式并不是锤子科技仅此一家的研发方向,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在尝试将手机与桌面形态结合起来,寻找将两者融会贯通的方法。曾有人想象的手机就是微型主机,带着手机就能兼顾工作需求和日常使用,离真正投入使用越来越近。

  早在智能手机市场还处于群雄逐鹿的年代,老牌手机厂商摩托罗拉就提出过大胆想法:极具前瞻性地引入指纹识别之外,还有 TNT 理念的先行者 WebTop。同样是利用手机输出画面打造便携式桌面环境,内置 Ubuntu 可以调用手机功能也能访问桌面版的网页。

  除了传统拓展坞,摩托罗拉还给搭载 WebTop 的 Atrix 4G 准备了笔记本形态拓展坞,无需更多设备参与简化使用难度。当时的移动平台还不够强大,无法胜任访问网页之外的操作,加上缺乏应用场景等原因最终打败了这款产品。现在还有如 Nex Dock 等同类型产品出现,足以证明摩托罗拉的先进性。

  微软也是在这一品类上折戟沉沙的厂商。在移动操作系统与桌面端操作系统被统称为“Windows 10”之后,2015 年推出的旗舰手机 Lumia 950 系列搭载了 Continuum 功能,通过连接拓展坞可在电视等大屏上输出近似于桌面版 Windows 10 系统的画面。

  当时微软推出了 UWP(通用应用平台),旨在为电脑、手机、平板、游戏机和 Hololens 提供体验统一的应用体验,微软也准备了在各模式下通用的 Office 等经典办公应用。不过微软的想法并没有对开发者形成太大吸引力,手机即使有 UWP 也无法在体验上接近电脑

  现在仍然在打造手机桌面模式的厂商,都汲取了巨头们的经验教训,借着手机性能大幅提升的东风实现了更具实用性的形态。全球手机销量前三厂商中的三星和华为,都在旗下手机产品中融入了各自对桌面模式的理解。

  三星自 2017 年的旗舰产品 Galaxy S8 开始,在手机中内置了 DeX 功能。DeX 的形态与 TNT 类似,通过拓展坞或是 HDMI 数据线连接屏幕,基于 Android 打造了桌面环境并与手机主系统共享数据和应用,DeX 还曾尝试过兼容 Ubuntu 系统提升生产力表现。

  DeX 可以视作研发周期更长投入资源更多的手机桌面模式,三星通过不断的系统更新以及新款产品硬件特性,让 DeX 从最初需要专用拓展坞简化到了 HDMI 就能输出画面,最后能直接通过 USB 接口向电脑输出可交互的画面,实现了简单且多元的桌面交互

  华为则提供了手机与自家笔记本、平板生态结合得更紧密的桌面体验。和 TNT、DeX 类似,部分华为移动终端搭载的 EMUI 拥有桌面模式,在有线连接显示设备之外还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对于电视等画面演示场景更加友好

  华为在利用无线网络上更进一步,多屏协同功能无需线缆就能在电脑上输出可交互的画面,华为手机与华为笔记本、平板还能直接开启这一功能,在易用性上做到了极致。同样拥有手机和电脑业务的联想,也有类似于华为多屏协同的 Lenovo One,不过联想手机业务式微影响力上不可和前两者同日而语。

  其他手机厂商虽然还没有大规模投入,但上游已经准备好了桌面模式的先决条件:谷歌已经在 Android 10 之后的系统中内置桌面模式框架,只要手机硬件支持画面输出便能实现;移动平台也提供了对能够输出画面的 USB 3.1 Gen 2 接口的支持,可以说只欠东风。

  消费者真的需要桌面模式吗

  总结下来我们能发现这样的规律,手机桌面模式曾有过数次失败,但在那之后仍有不同的厂商加以投入,并在模式和体验上加以改进。相比当下如火如荼的 5G 和影像体验,桌面模式并不是用户呼声很大或是具有广泛基础的方向,那为什么还有多个厂商在投入?

  1. 桌面体验的变迁

  电脑在中国家庭的普及度超越了许多国家,更不用提网吧、学校教育等公共场所对人们的影响,相当多的普通人都会使用 Windows 为代表的传统桌面环境。智能手机普及之后电脑的必要性被大幅削减,学习使用电脑的声音也小了许多,不再像过去那样轰轰烈烈。

  在游戏、办公等专业的深度的应用领域,桌面环境依然被人们所需要,这也是 PC 市场并没有被手机彻底侵蚀仍有增长的原因。不过在访问网页、处理文档等轻办公轻娱乐场景,电脑的地位变得有些尴尬,人们使用频率并不高,但到了要使用的时候又离不开桌面环境

诸多失败案例在前,为何手机厂商仍要研发桌面模式?

  这正是手机桌面模式的机会所在,省去了用户完整购置一台电脑的成本,提供能够覆盖相当多应用场景的功能进行替代。接上大屏幕插上键鼠,就能在继承自传统桌面环境体验的界面中快速上手,完成工作之后又能变回原本纯粹的手机形态。

  2. 手机和 PC 的边界在模糊

  过去提到 PC 和手机,总会想到架构和性能上的云泥之别,而到了今天,手机依然是基于 ARM 架构芯片运行但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在部分计算场景中,旗舰级移动平台甚至能和移动版的 x86 芯片比肩,应用体验上的差距也随着性能一同缩短。

  软件体验上也是如此,属于桌面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不仅主流应用服务都会提供移动端版本,相当多数量的产品还有且仅有移动版,反而在电脑上难以使用。这样手机在一些特殊场景下,有了甚至能超越 PC 的优势。

诸多失败案例在前,为何手机厂商仍要研发桌面模式?

  因此,基于手机来打造桌面体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进行同样操作的区别不会太大,用户能够轻松转移;个人信息与手机绑定得更紧密,安全度更高也少了混乱;桌面模式下不仅可以访问传统网页,移动应用也能正常使用。

  3. 折叠屏和平板需要综合体验基础建设

  折叠屏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种未来,移动设备可以兼具多种形态,折叠时与普通手机无异,展开后又能以平板形态使用,配上周边设备甚至能够当作变种的二合一 PC 使用。对于产品定义上逐渐走入死角的手机产业来说,折叠屏无疑是一剂强心剂。

  很明显,折叠屏需要一套与之适配的软件体验,对于苹果来说可能不算太大问题,毕竟 iPad 多年积累下来的系统和生态已经具备了不小可用性,而且还在不断改进。到了 Android 阵营这边就不太乐观,应用大都基于纯手机交互设计,连谷歌也实质上放弃了平板。

诸多失败案例在前,为何手机厂商仍要研发桌面模式?

  桌面模式在当下找到了新的一层意义,为折叠屏和平板提供体验储备。当用户拥有了更大的屏幕,自然需要更大信息量的交互体验去匹配,手机原有那套无法完美适配也就给桌面模式提供了机会。三星和华为都在平板产品中提供桌面模式,也是出于如此用意。

  融合才是手机与桌面的未来

  那么桌面模式会是手机持续不变的发展方向吗?今后有可能取代 PC 的传统桌面环境吗?

  厂商们的行动已经揭示了一些问题。纯粹基于手机系统或者说 Android 的桌面模式,目前仍然受到软件架构、硬件规格上的限制,并不能提供如同 PC 那般完整的桌面级体验。进行网页、文本操作没问题,但涉及到影音处理、大型游戏等等专业操作,还是需要 PC。

  手机厂商也没有在桌面模式上一条道走到黑,转过来选择在桌面中提供相对完整移动应用体验,正如我们在三星、华为以及联想手机上看到的那样:PC 依旧专注于只有这个平台可以完成的任务,同时又能快捷调用手机能力,两者优点互补为用户带来更优质体验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