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文化随着一些事件的曝出而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互联网公司快速成长背后,他们靠怎样的人事制度在运转?它们还有多大空间继续加速?大厂员工现身说法,一起感受一下。互联网大厂舒适的办公环境、体面的工作收入、优渥的平台资源,曾经引得无数人趋之若鹜。
但是,近期接二连三被曝出的新闻事件,又让不少人对大厂望而却步。
当今社会,科技互联网发展飞速,未来潜力仍毋庸置疑。但光鲜亮丽的“大厂员工”背后,需要承载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清华大学近期发布的《2020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简称“《报告》”)呈现出一个趋势,互联网大厂不再是这届年轻人眼中的“香饽饽”,取而代之的是稳定、压力小、上下班规律的工作,他们更注重当下、更享受生活。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 2020 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报告》显示,有 64.9% 的 2020 届清华毕业生(含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选择入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虽然华为、腾讯、阿里这三家民营企业就业人数最多,但入职民营企业的学生占比却连续两年下滑,由 2019 年的 33.4% 降至 2020 年的 29.7%,阿里巴巴更是连续 3 年没有清华本科生入职。
有人说,中国最聪明的一群人已经用脚做出了选择。但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为获得一份大厂 offer 过关斩将,已经身在大厂中的“打工人”则需要为了跑赢淘汰机制而拼尽全力。
加班文化随着一些事件的曝出而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互联网公司快速成长背后,他们靠怎样的人事制度在运转?它们还有多大空间继续加速?科技互联网行业真如外界传言的“狼性十足”、“苦不堪言”?大厂员工现身说法,一起感受一下。
1
“职场新人可能会更想把所有时间投入工作”
华为程序员 95 后
在入行之前,曾一位前辈和我说过,做程序员有个好处,就是作息会相对规律。现在,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也许和行业相关——不同于互联网公司更多时候需要考虑和处理高并发、高存储等问题,我们是一家硬件公司。
但与互联网公司一起,我们都是弹性工作制。理论上公司规定早上8:30 就应该在工位上工作,晚上 18:00 下班。除去中午休息时间,每天保证 8 小时有效工作时间。
只是在实际操作上,我们只需要在9:30 前到岗,也没有人会 18:00 下班。
我和同级别的新人同事们通常会工作到 22:30 才坐班车离开。除了午饭和晚饭时间,一天工作时间 10 个小时,而且基本上都是有效工作时间,很少会看手机或者聊天。回到家一般都是晚上 11 点之后,收拾完躺下已经是十二点之后了。
虽然节奏紧凑,但是依然可以保证每天7、8 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和我一样的工作时长,一些已经对工作熟悉的老同事,他们之中不少人有家庭、孩子,一般都会在宵夜之后,也就是晚上八九点下班。
因为我们的工作性质大部分属于做产品交付,所以在 Deadline 前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任务即可。当有项目需要赶工交付的时候,大家也会留下来一起冲刺。
也许在别人看来,像我们这样的“打工人”基本没有自己的时间,甚至有点“可怜”。也许很多人希望有份工作能早早下班,有自己的娱乐时间。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太多自己的娱乐时间,这些人可能更渴望做出一些成绩,或者有的是更需要挣钱。我自己则是多干点、多学点的心态。
所以我们周六的加班“竞争激烈”——毕竟周一至五加班一般不算加班费,周末加班会发双薪。但加班也需要提前向上级申请,即需要说明为什么加班,加班需要做什么工作,经过主管审批后才可以加。
有一次,我听见了部门主管特地过来向负责审批加班的的 Leader 交代,要多把关。不是说你想加班就能加,这个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公司并不鼓励加班。
一到周六,我们部门会有一半左右的人都回来加班。但周六加班的节奏相对日常会更为松弛些,到晚上 18:00 左右,大家也都会陆续离开公司了。
即便工作强度如此,但是据我所知,最近仍有一些其他部门的人申请调入我们部门。申请调岗大部分只有两个原因,这个部门更有前景,或者钱更多。暂时没听说有因为工作强度太大,而申请去一个轻松的部门。
所以在我看来,华为并不属于加班很“凶”的公司。而且我们部门普遍年纪较轻,更多人是属于主动加班型。就我了解,90 后占到将近 90%。而年长一些的,一般也属于管理层。
在面试时,也有面试官和我们说过,他在招人的时候,其实会看招的学生(校招生)愿不愿意加班,有没有意向奋斗,如果吃不了苦就算了。
我觉得这也契合我本身的价值观,毕竟做好什么事情,肯定是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更何况,现在我的立场是一个职场新人,可能会更想把所有时间投入工作。
现在外界经常妖魔化互联网行业。但是我认为实际的工作强度不会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毕竟大家都是人,都有极限,如果每一个人都已经超过极限了,公司是无法正常运转的。也许新闻上有些案例,但我觉得是个案,每一个行业都有,只是大家关注度聚焦,就会放大情绪。
但是,我也认同,身体就是本钱。虽然作为职场新人,我已经明显感受到自己体重开始上升,大概因为久坐而引起发胖,随之而来的还有脖子疼、眼镜疼和腰疼。不过,这些应该都是小问题。
2
“工作强度没有想象中夸张”
叮咚买菜程序员 90 后
入职前,HR 已经给我打过”预防针“,加班是公司的一种文化。
虽然曾经的公司因为企业性质不同,不需要加班,但一直在互联网企业工作,对于加班这件事我是有心理准备的。
来到一家成长型公司,我的目的是学习新的技术,了解一项技术从 0 到 1 搭建框架的过程,挑战自己。所以,钱给到位了,还有能给我锻炼的机会,我就来了。
互联网公司一般都是弹性工作制,叮咚不需要打卡,实行大小周制。我们一般早上 10 点前到公司,21:00 后下班;中间午休和吃饭加起来两个小时,一天的工作时长在 10 小时左右。
上午偶尔开个会,占用 1 小时或 2 小时,每周大概2-3 次;工作累了,还可以起来转转,出去买杯咖啡;满打满算,每天全身心投入到写代码的时间至少是 6 小时。
正式入职后发现,其实工作强度没有想象中夸张,没有那么累,每天的工作量基本都可以在工作时间内完成,重点是看企业的文化。
原则上来讲,早上 10 点上班,19:00 就可以下班。但看到所有人都不下班,故意熬到 21:00,我也就没法儿下班,白天整体效率会比较低。
我喜欢集中精力,在几个小时内快速完成工作。上一家企业就没有加班文化,所有人上班时间非常安静,只能听到敲击键盘的声音,有任何沟通都在会议室里进行。
像叮咚这样的国内互联网企业,它们更强调效率,觉得可以面对面十分钟说完的事情,就不需要在会议室里花上半小时、1 小时沟通。所以,周围时不时会有人讲话,有的是聊天,有的是沟通工作,环境非常杂乱。
程序员写代码需要非常专注,这样的环境就会影响工作效率,有时候突然冒出的灵感也会被打断。
可以看到,办公室每一个人都戴着耳机工作,没有一个例外。我们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集中注意力,提到工作效率。
其实,领导不会明确说让员工加班,只告诉大家,所有表现与绩效挂钩。但你比一般人走得早就会有以下两种情形发生:
第一,其它同事看着你走,比较尴尬;第二,你走了,其他人就会跟着走,你就成为了那个”不思进取“的典范,可能被领导约谈。
即使来了个新人,偶尔不加班,当他发现身边同事都加班后,也会留下来。加班文化就这样形成了。
但其实领导也不鼓励一直加班,还是有个尺度的,他不提倡大家三更半夜还在公司写代码。
我计划的完美睡眠时长是每晚 7 小时,大概午夜 12 点入睡,第二天早上大约 7 点、8 点起床。但实际上,回家后还会刷手机,大概就会在 12 点半、凌晨 1 点入睡。但整体而言,睡眠还是可以保证的。
时间是可以自己控制的,程序员一定要休息好。希望当下的年轻人,有任何问题及时跟领导沟通反馈,实在完成不了,申请延期,自己的身体健康最重要。
3
“不能在互联网企业傻干,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饿了么前员工 90 后
互联网企业加班是常态,不过,因为我不在技术岗,没有经历过这些。
在饿了么加班到晚上 10 点、12 点,似乎比较普遍。曾经听过一个故事,一位饿了么员工每天加班到很晚、回家完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经营和女朋友的感情,女朋友闹矛盾,要分手。
虽然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真人真事,但从我多段互联网企业工作经历看,加班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饿了么是阿里系中阿里味儿最不浓,但又最累的地方,所以离职率很高,接近 30%。洗人速度非常快,年初年尾都不一样。我待过的那个部门,新招的几个员工短短几个月内全走了。
加班如果能够做出成绩,还是比较安慰的。但大部分时候,我看到饿了么员工都在拼命加班,却没能做出成绩。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很累,又都很差。
我还在周六的时候去过京东,工位上满满都是人,在埋头工作。即便见过不少互联网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但在那一瞬间,还是非常震惊。
对于企业加班严重这个问题,我有思考过,应该是行业内卷、奋斗文化和团队年轻化这三大因素综合导致的。
年轻人敢拼、有冲劲,愿意付出时间换取成果。不少互联网企业也学习华为,搞“狼性文化”。华为可能真的很累,但他们也真的能赚很多,或许能实现财富自由。
但要想在互联网企业从底层一路晋升上去、获得真正的财富自由,我觉得还是比较难,因为大部分领导都是空降兵。
多段大厂工作的经历告诉我,在互联网企业不能傻干,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在人员管理方面,每个互联网大厂也有自己的一套。阿里非常注重数据安全管理,不同级别可以查看的数据内容也有差异。如果低层级想要查看一些数据,都需要打申请。即便那些数据并不是特别重要,但一般员工还是没有权限。
另外,我们的手机、电脑也会安装一些软件,相当于一种监控行为。U盘也不能插入电脑储存任何文件,一旦插入,系统就会发送邮件提示给你的领导。
阿里有个类似廉政公署的部门,专门负责管理这些内容,几乎每天都会邮件公示,不合规、被辞退人的信息都会公开,非常严格。
虽然在外界听起来,这种规定和做法有些不可思议,但我已经习惯了。每个大厂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也是可以理解的。
4
“对经验要求比较高的岗位,30 岁左右算新鲜血液”
百度员工 90 后
加班,并不只有常规意义上坐在办公室里加班。
我们虽然不是百度研发产业线,正常也就是早上 9 点和晚上 6 点打卡上下班,但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可能员工的业绩压力会比较大。
他们的加班,更多是在办公区外完成,这就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长限制。可能他不在工位上,但确实在工作,甚至周六、周天、假期都有可能。
正常情况下,我会在晚上 7 点多下班,忙的时候晚上 8 点、9 点也会有,主要看自己工作量的安排。
公司没有强制要求加班,但是业务量大的时候,员工还是会自发加班。我们是多劳多得的奖金体系,工资与员工绩效挂钩,所以有上进心的员工,想挣更多钱、想比其他人表现更好,就会有很强的自驱力。
其实互联网大厂并没有外界想的那么多严要求,一定去要求员工怎么样,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自由。比如,公司有自主研发的办公系统如流,但并没有要求所有人一定要用这个软件,大家也可能使用微信。只不过,在如流软件上,跨部门、陌生同事间沟通会更加便捷。
在追求效率和结果的互联网企业,特别是我们这种特殊部门,员工流动性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员工能有更好的业绩,那就和企业是双赢;但如果在进行一些辅导过后,还是比较难达成目标,不仅影响公司业绩,员工个人绩效也可能无法达成。
由于岗位对经验和资源积累要求比较高,类似“行业专家”,所以我们三年以上老员工的占比还比较高,甚至有些人具备6-10 年的司龄。近两年,考虑到公司整体的发展,还引入了 30 岁左右的“新鲜血液”。
据了解,这些年我们招聘人员比较注重候选人身上的一个特质——第一,对绩效有强烈的渴望;第二,个人态度积极。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