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注册平台_海外分析师:Metaverse将颠覆人类社交方式!

  GameLook 报道/元宇宙(Metaverse)可以说是科技界和游戏业等领域最火的概念之一,很多知名公司对它都已经描述过不同的愿景。

  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除了虚无缥缈的概念和高端的技术之外,究竟意味着什么?海外分析师 Jonathan Lai 近日撰文称,相比打造它所需要的技术而言,元宇宙对人类社交方式的改变或许是更令人期待的。在文章里,他提到了元宇宙打造所面临的困难、潜在的技术以及虚拟社交体验的改变。

  以下是 GameLook 编译的完整内容:

  对于如何打造元宇宙(Metaverse),这个带有自己经济和身份系统的持久、无限扩展的虚拟空间,业内有很多个版本。Facebook Horizon 是一个野心很大的项目,它将以 VR 形式实现;Epic Games 则聚焦游戏,打算通过《堡垒之夜》来打造它。不过,对于元宇宙,最令人兴奋的并不是它的规模或者基础是什么,而是它可能改变我们与朋友和爱人互动方式的潜力。

  新的社会形态会在元宇宙里出现,云流媒体和 AI 的进步可以带来与好友之间的互动新方式,比如你将有能力出现在一个连贯的虚拟世界,毫无计划地发现新朋友,并与他们一起体验。这代表了我们社交和游玩方式的一个微妙但又重要的变化:从围绕活动为中心的有目的互动,转向以人为中心的自发互动。

  我们已经在《GTA》这样的开放世界、沙盒游戏里见到了自发互动的微光,然而,这些体验受到专业创作内容有限供应的限制。模仿现实世界偶然性的完全沉浸感社交体验将通过两个关键趋势成为常态: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大量涌现和 AI 在创作工具及陪伴方面的进化。随着我们采取新的内容创作方式,我们将解锁新型社交体验。

内容创作的四个阶段

  建立一个虚拟宇宙,需要全世界的努力

  如今,我们已经处于上述金字塔的第二阶段。在电视、电影、音乐和游戏领域,大多数的流行娱乐都是由专业创意大团队创造的,这些产品当中的大多数都是为单独用户群创造的,意味着即便有了朋友加入,其体验很大程度上仍然不会改变。

  多人游戏是在推动社交娱乐边界方面尝试最多的,《魔兽世界》和《英雄联盟》这样的游戏已经将数百万玩家带入了共享世界里。然而,即使是这些游戏也都有基本的社交限制。如今的多人游戏是限制规模的,即便是《堡垒之夜》这样的现代游戏,也仅支持最高 100 人同时出现在一个服务器。游戏内社交也倾向于聚焦在特殊活动上,比如《堡垒之夜》的战术竞技模式或者音乐会。

  《GTA》和《巫师3》这样的开放世界游戏带来了无顺序的玩法,玩家们可以自由探索一个虚拟世界,并且按照他们选择的顺序追求不同目标。尽管这是向自发体验走近了一步,但这些世界的范畴仍然受限于职业团队可以创作的内容量。

《巫师3》游戏截图

  从这个方面来说,当我们在打造元宇宙的时候,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找到如何创造足够多的高质量内容来支撑它。需要有大量的内容才能构成《玩家一号》的绿洲那样错综复杂的世界,而通过职业团队研发来实现,也将是极其昂贵的。比如 MMO 游戏《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消耗了 EA 超过 2 亿美元的研发资金,而且投入了 800 多人的团队耗时 6 年多才做出星球大战宇宙里的一些世界。作为对比,一个真正的元宇宙可能是由多个星球大战规模的虚拟世界组成的银河系。

  用户创作内容为高效率的大规模内容制作带来了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YouTube 和 Twitch 这样的平台很快打造了多样化的内容库,比任何职业工作室都更有效率。YouTube 通过多达 3100 万频道创作者,每天可以提供超过 10 亿小时的视频内容,Twitch 平台的 600 多万创作者在 2019 年的直播时间也超过了 100 亿小时。这些平台都充分利用了社区的集体创作能力,来创造无限的内容量。

  然而,UGT 平台同样也有它们的挑战。考虑到创作内容量之大,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内容质量是很难的。而且,由于需要用户学习新工具和编程技巧,内容创作者的数量远低于消费者数量,比如 YouTube 平台的 3100 万创作者实际上仅相当于其 2 亿 MAU 当中的 1.2%。Unity 和虚幻这样的 3D 引擎很强大,但学起来可能很困难。比如,Unity 如今每天的使用人数只有 150 万,与全世界 27 亿游戏玩家相比简直九牛一毛。

  由少数人类创作者打造的 UGC 内容,尽管比专业创作内容团队是一个有意义的进步,但很可能只是打造元宇宙及其新社交系统所需要的硬币另一面。

  AI 可以是元宇宙的共同创造者

  为了在元宇宙带来即兴社交体验,正如我们在现实世界里发现体验的方式一样,UGC 内容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需要比较大的增长。

  从这个角度来说,内容创作领域下一个主要的升级将转向 AI 协助人类创作。尽管如今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成为创作者,但这种 AI 补充模式将会让内容创作更加亲民,在能将高级指示转化为制作资源的 AI 工具帮助下,所有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让 AI 去完成沉重的写代码、绘图、动画甚至更多任务。

  实际上我们已经见到了这种模式的雏形,在 Siri 创作者 Tom Gruber 的带领下,LifeScore 已经打造了一个能够实时动态编曲的自适应音乐平台。人类作曲家向 LifeScore 输入一系列的音乐“原材料”之后,AI 大师就会改变、提高并实时混音,带来音乐表演。LifeScore 是去年 5 月份作为 Twitch 互动电视系列《Artifical》的自适应音频而发布的,观看者们可以根据他们对剧情进展的感觉影响音乐表演。

《Artifical》观看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实时改变剧集音乐

  围绕文本的 AI 创作工具已经变得很强大。Roblox 使用了机器学习来自动将游戏里的英语翻译成其他 8 种语言,包括中文、法语和德语。《AI Dungeon》使用 GPT-3 语言模型去理解脚本并产出接下来的很多段内容,为有想法的作家和D& D 地牢大师带来了解放。《Nara》则使用 AI 从文本创造自然音频,让内容创作者们可以一次写完故事,并在任何互连设备发布音频版本。

《Roblox》游戏里的 AI 自动翻译

  在文字和音频之后,画面是最终的难关。受限于较大资源规模和计算力的要求,AI 驱动的图形创作比文字和音频都更具挑战性,然而,我们已经看到了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信号,未来创作者们将可以用 AI 完全渲染 3D 角色和游戏世界。Nvidia 最近公布了 AI 视频会议平台 Maxine,它使用生成对抗式网络(GANs)分析一个人的面部,然后用算法模拟视频聊天。这种模式可以带来动态效果,比如模拟目光接触和实时语言翻译。在更为夸张的方式下,RCT 的 Morpheus 引擎通过深度强化学习,用一系列的现实世界物体,将文字渲染成 3D 资源和动画。

  比如下面的视频就展示了“有一个人走路”的渲染:

  虽然我们还处于初期阶段,AI 工具仍有潜力让内容创作更亲民化,并帮助人类创作者聚焦于高级设计和剧情,随着这些工具的使用,UGC 的质量和数量都会提升。随着时间的迁移,AI 模型的提升,AI 创作的即兴内容质量可能有一天甚至超过人类创作的内容,为我们在虚拟世界里社交和消耗更多时间铺平道路。

  自发社交体验将成为新常态

  在充满了无限丰富内容的 AI 驱动元宇宙里,我们社交的方式也会升级。世界就在我们指尖,社交将从有目的的活动转向以人为中心的互动。与之前围绕特别娱乐活动做规划不同的是,我们将可以自由探索虚拟世界,与朋友在哪里获得共享体验,并且相信 AI 可以完成其余的任务。

  这种行为模型的一个类似现象是 YouTube,如今,你可以在不知道想看什么视频类型的情况下访问 YouTube,可以随机在 UGC 创作的无尽内容当中“遨游”。同样,元宇宙的社交体验也将是 YouTube 式的,你在那里可以在没有日程表的情况下遇到和发现新体验。看起来有些牵强?实际上美国的年轻人在观看 YouTube 的时间已经超过了 Netflix。

  云流媒体与 AI 角色的组合还将创造自发和互动的社交新形式。Facebook 与 Genvid 最近透露了《Rival Peak》,这是一个由 AI 数字选手参与的实验性的真人秀节目,观众可以实时投票决定每个选手的动作。

Facebook 上的《Rival Peak》观看者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实时决定角色行为

  《西部世界》是另一个自发社交体验的案例,用户可以与好友进入一个世界,并且每次都能体验独特个性化的旅行。在这部 HBO 节目里,人类游客到公园游览,与 AI 创造的带有个性和背景故事的仿生人主持互动。主持人会是是对访客行为作出反馈,带来即兴剧情和一个机遇访客选择实时进化的世界。

  我们的朋友资金也会在元宇宙里升级。如今大多数的游戏都明显的区分人类玩家和 NPC 角色,后者往往只是表演预先编写好的对话。元宇宙里的 NPC 接下来的升级很可能是 AI 驱动的带有语言处理能力和云数据的机器人,就像是《西部世界》里的仿生主持人那样,未来的新朋友可能是一个 AI。

  我们已经看到了 AI 友谊的早期版本,像 Pandorabots 和 Replika 这样的公司已经创造了带有感情、能作为朋友和恋人陪伴的 AI 机器人。在神经网络的支持下,这些机器人用文字信息与人类好友聊天、玩游戏,甚至可以写诗和歌曲。通过将艺术与 GPT-3 结合,Fable Studio 正在研发 Lucy,一个全动画 AI 虚拟角色,可以通过 Zoom 视频电话与人类实时交流。

全动画渲染的 AI 虚拟角色 Lucy 可以在 Zoom、Facebook 以及 Google Hangout 与你谈心

  在一个人们觉得越来越孤单的世界里,这些 AI 关系的前景在于,他们可以提供随时可用的、客观的情感支持。尽管这样的关系可能在道德层面比较复杂,但潜在需求是真实的:比如,如今有超过 700 万人使用 Replika。

  随着时间的进展,由情感智能 AI 角色填充的虚拟世界将可以创造仿生的社交体验。比较讽刺的是,虚拟世界最终的进化,实际上可能将人类社交行为带回到真实生活的模样,在陌生人(或者机器人)之间,建立偶然的相遇和临时的友谊。

  虽然在我们追寻元宇宙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挑战,但 UGC 内容和 AI 在构建这个互联虚拟世界银河系方面可能是最基础的方块。

  然而,元宇宙最令人兴奋的地方并不是我们如何从技术上打造它,而是它改变我们与其他人社交方式的潜力。长期来看,随着 AI 在世界建造方面起到更大的作用,虚拟世界里的社交互动也会升级为更接近真实世界的随机性和偶然性。在不那么遥远的未来,我们邀请好友和家人的方式可能是,“在元宇宙里见”。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