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宣布封杀这批学者15年!之前被博士生以死控告学术不端

  金磊杨净发自凹非寺

  量子位报道公众号 QbitAI

  20 个月前,一位博士生因导师逼迫学术造假,即便论文中了顶会,最终还是选择自杀。

  现如今,ACM 和 IEEE 联合调查委员会结束了对此事件的调查,给出了史上最严厉处分:

  15 年内,禁止所有涉事人员在 ACM 相关期刊发表一切学术成果。

  不得担任何评审、编辑或项目委员会的职务。

  在此结果发布之后,ACM 主席也已写信,将调查结果和决定告知了这位博士生的家属。

  目前,涉事高校(佛罗里达大学)尚未对此进行回应,这位导师依旧在岗。

  长达 20 个月的调查

  在 ACM 发布的这份声明中,有两项非常重要的结论:

  有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 ,调查中牵涉到的几个人故意违反 ISCA-2019 的同行评审程序,反复分享与投稿相关的评审人姓名和评审人分数。委员会还确定,这些人串通一气,要求其他人起草信息,张贴在会议的审查系统中,以支持提交的材料。

  有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尽管这位博士生已经意识到论文存在严重问题,也多次在工作报告中表示了担忧之意,但这位导师还是强迫他继续发表论文。

  上述调查结果,与这位博士生当年在遗书中所陈述的内容基本吻合。

  基于此,ACM 决定给予这位导师及所有涉事人员最严格的处分:

  15 年内不得在 ACM 旗下任何期刊发表文章;不得担任何评审、编辑或项目委员会的职务。

  但其中一些人对此结果持有异议,并向 ACM 主席提出了上诉。

  ACM 主席 Gabriele Kotsis 在经过考虑后,最终决定,保持 ACM 委员会的裁决。

  因此,此文件中所列举的所有结论,都已经是最终的决定!

  不过根据文件描述,这样的结果却花费了长达 20 个月的时间,过程也可谓是一波三折。

  最初投诉

  时间线就要拉回到 2019 年 6 月。

  当时,这位博士生自杀事件已然引起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因此有人联系 ACM 和 IEEE,要求对此事进行调查。

  指控包括潜在的学术不端、学术欺凌、违反审稿人保密规定,以及对评审过程施加不当影响等。

  但根据这份声明的内容,“当时没有足够多的证据”,无法证实匿名投诉。

  于是,调查委员会在 2019 年 12 月终止了对此事的调查。

  第二次调查

  到了 2020 年 1 月,ACM 就此事件发现了更多的证据,包括:

  一名在初步调查中未被约谈的证人。

  一位匿名博主在一个公开网站上,发布了关于 ISCA’19 审查过程中可能违规的证据。

  这就为此事件的调查,提供了第一个可核实的证据,包括会议机密信息,如文章提交细节、审稿人评论和作者姓名等,证明了会议的双盲同行评审程序遭到了破坏。

  基于此,在 2020 年 2 月 14 日,ACM 和 IEEE 公开宣布成立 JIC 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

  为了保持公正性,JIC 的成员都经过层层筛选,刨除了相关利益冲突者,也从外部聘请了法律顾问等。

  并于 2020 年 3 月 19 日召开第一次会议,此后至 10 月初,JIC 定期向“共同体”提供最新的消息进展。

  根据声明中的陈述,JIC 在此期间进行了超过 800 小时的证据收集、访谈和取证分析。

  最终决定

  2020 年 9 月,JIC 提交了有证据支持的最终调查结果。

  此后,在 2020 年 10 月,还举行了多次会议,介绍、研究和讨论了报告中提出的证据和结论。

  同年 10 月 29 日,委员会召开了一次执行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对已有的证据进行了审查,并一致提出了上述的建议结果。

  ……

  在为这位已故博士生发声的网站中,有人发表了一篇名为《不诚实、冷漠、有毒的文化》的文章。

  文中抨击 ACM 声明中的一个决定为“最悲哀的结论”:

  有明确且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HPCA ‘ 19 违反了审查员的保密规定,ASPLOS ‘ 17 在这次调查中是偶然发现的这一情况。

  文章认为,ACM 并不是第一次对学术不端行为作出承诺。

  而且这种有组织的学术欺诈,至少从 2017 年便已经开始存在了。

  换言之,这位博士生在自杀之前,至少饱受了 2 年的学术欺凌、虐待等。

  然而,从文章中不难看出,比起对 ACM 这条结论来说,更大的失望在于涉事的佛罗里达大学。

  学校无回应,导师仍在岗

  ACM 这份声明,发布已经半个月有余。

  这位博士生的家属,除了 ACM 主席的信件外,至今没有收到来自校方的任何消息。

  而从事发以来,佛罗里达大学以及相关院系的做法,却令这位作者感到震惊。

  悲剧发生之后,这位发邮件至发布消息人士要求“立即撤销、停止散布,和澄清网络不实消息。否则,有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起诉和司法责任。”

  △ 图源:Huixiang Voice

  而学校也发布声明,宣布将对此事展开调查,但至今仍未公开调查结果。

  去年 11 月,这位导师还在代表学校受学术邀请,进行学术演讲。

  今年 1 月,涉事论文被撤销。

  但在 ACM 发布此次声明之后,撤稿论文依旧显示在这位导师的个人主页。

  以及,最重要的是,根据佛罗里达大学官网显示,导师依旧在岗。

  对此事件的其他声音

  调查结果发出之后,不少学者、教授在认可这一调查结果的同时,也有不少质疑。

  质疑最多的一点是,为何调查结果没有公布加害者的名字。

  还有这位卡内基梅隆大学副教授 Nicolas Christin,认为这一处罚远远不够。

  这是正确的一步,但为什么官方报告中没有点名“罪人”?学术界是关乎声誉的。

  被禁止 15 年发表文章是不够的,胁迫学生的人应该永远都不再接近学生。

  去年就曾为陈发声的佛罗里达教授 Emilio M. Bruna,也在最近发推表达自己的想法。

  Universities are not business. Students are not customers.

  事件回顾

  最后,再来简单回顾这一起学术造假而引发的悲剧事件。

  2019 年 6 月 13 日,佛罗里达大学在读博士生 Huixiang Chen 自杀身亡。

  此前,他的一作论文刚被入选 ISCA 2019(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

  但就在 6 月 22 日大会召开前 9 天,陈选择了结自己的生命。

  一位自称陈的密友的 Quora 用户 Mike Chad Dicic 说,他本来今年 7 月就可以毕业,但论文过程中的导师态度,以及论文可能带来的恶劣影响,让陈心神难安。

  6 月 29 日,Medium 用户 Huixaing Voice 发布博文,公布了陈生前的微信聊天记录和遗书。

  文中显示,陈的这位导师纵容、甚至威胁他论文造假,并拒绝撤稿。陈认为这样的文章会对他的职业生涯造成负面影响。

  而从遗书来看,学术论文不严谨,但又覆水难收,将面临名声败坏,职业生涯无望的境地,进退两难之下,最终被逼上绝路。

  参考链接:

  [1]https://huixiangvoice.medium.com/a-dishonest-indifferent-and-toxic-culture-113339aa67e9

  [2]https://www.sigarch.org/wp-content/uploads/2021/02/JIC-Public-Announcement-Feb-8-2021.pdf

  [3]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20084727/http://www.taoli.ece.ufl.edu/

  [4]http://statements.ufl.edu/statements/2019/july/university-statement-regarding-student-death.html?from=singlemessage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