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无境
来源:显微故事(ID:xianweigushi)
做自己热爱的工作
就不觉得那需要“坚持”
陈同学男计算机专业美团某孵化业务负责人
我研二下半年时,某大厂来重庆招产品经理实习生。
面试时,我聊了大四时的一次尝试:当时还没有美团,想点外卖的同学总得翻出一堆堆餐厅的小名片打电话。
那会儿我正好在做毕业设计,虽然不太擅长 Coding,但我还是翻着安卓的书,写了个点外卖的软件。
当时同学评价,虽然产品很简单,但都是方便自己和周围人生活的东西。
那个大厂当时只录一个人,而我被淘汰了。但我觉得,我还是一路从海选杀到了最终面试,应该能力还算不错。
于是校招季开始后,我继续关注互联网企业的产品经理岗位,投简历。
那年 10 月末,我就这么接到了美团 HR 电话,让我去北京面试。我二话没说,买了绿皮火车的车票,隔天就去了北京。
当时美团还在一栋小楼里办公,我上楼的时候,心里一直犯嘀咕,这公司靠谱吗?怎么里面这么拥挤,这么脏乱差?
一面很顺利地通过了,二面面试官是美团外卖的负责人。
当时我其实已经拿到了 YY 影音的 Offer,但那次面试给我印象太深刻了,我觉得“这个面试官好牛逼”。
我俩聊了一个多小时。他关注的问题和其他人都不一样,他会关注到我的论文、你做项目和对某些具体事情的看法。同样的,你问的问题他也会认真回答。
当时,美团还在做团购,在外界看来,没那么多科技感。在当时的计算机系学生心里,谷歌是最优的选择,但我还是选择了美团。
2014 年 3 月,我加入美团,成了美团外卖的产品经理,当时美团外卖 App 每天订单量还不到 1000 单。
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独立做美团外卖手机网页版。大概花了三个星期,产品就上线了。
第一单是我下的,那时还没有在线支付,都是货到付款。订单送到我手里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是,“哇塞,居然真的送过来了。”
我是新人、产品基础差,只能一边请教工程师,一边看书自学。
不过,大家也都是边弄边学,美团外卖安卓版的第一版代码,都是产品经理一边翻书、一边写出来的。
当时新人的权限也很大。以前订单刚下完用户是不能取消的,但我觉得这有问题,就设计了一个功能,支持商家接单前用户取消订单。
功能上线后城市销售就炸锅了,但我就觉得就应该这么设计,公司不是提倡“以客户为中心”么。
2014 年,美团外卖的目标是日单量 40 万单——2013 年才 200 单左右,第二年就 40 万,听上去很激进。
但那年 6 月,我们就达到了 10 万单。
9 月份就开始“打仗”,我们迎来了天天宕机的状态——现在很多底层规则都是那时建立起来的。
为了抢时机,我们常常2-3 天就搞定一个规则,和时间赛跑。就这样,我们 11 月份订单量就达到 100 万单了。
我入行时没想那么多,无论是职级、还是收入。对我来讲,那不过就是个名号,我就想做一个大家能用的产品。
在美团外卖做产品经理时,每周末,我都会在微博搜美团外卖,看别人怎么评价。
看到评价不好的,我就截图发给大家。有的功能,短期内不好改,但我希望我们作为用户端产品经理,要和用户有共情心,要知道他们的感受、想法。
你要把自己当成用户,要进入到这种状态。但是这如果不是打你骨子里的爱好,那就一定有局限性。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从骨子里喜欢自己的产品。
过去的每一年我都较前一年有成长。
2014 年跟着产品飞速成长、2015 年独立负责美团 App 的外卖频道、2016 年在美团外卖 App 的垂直领域深耕、2017 年开始带团队,实现了管理上的突破……
2018 年可能是一个分水岭——我开始负责一块孵化型业务,也是在那时,我感觉到产品经理的视角还是太狭隘,要用更高的视角去了解整个公司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美团待了六年半。我常会被朋友问一个问题,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我好像没有刻意去坚持什么。
我觉得,一份工作能让你持续做下去,就是你不需要靠“坚持”驱动。那建立在,你每一年做的事儿都是新的、前一年没做过的。
现在,我也经常面试一些应届生、实习生。我很喜欢问对方工作规划,大部分人其实回答不好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核心在于,你要先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然后再反推工作规划。
大部分人 50 岁前,一周 7 天里有 5 天要工作,一年 365 天就要有 260 天工作。
那么对我来说,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是比较满足、快乐的时光,这样才不会让我的人生虚度。
在我看来,美团就好比是一栋大厦,虽然刚开始我们都是从房子的框架开始搭的,能做很多事情。
但现在这个大厦差不多改好了,有的人就觉得在这个房子里只能做一个螺丝钉。
但如果,你本身就是喜欢这件事情,那么在大厦里装修一个房子又有什么问题呢?
美团虽然变成一个大厦了,但是它还有很多房间是早期的“毛坯房”,需要有人把它做出自己的色彩。
什么是最好的工作?
和顶尖的人共事、见过最好的东西
雷同学女市场营销专业美团外卖运营
2013 年,我毕业季时听了美团校招宣讲。
主讲人当时举了个例子,一个 90 后如何从应届生做到市场部负责人。这让我很触动,我觉得去美团后会有很多发挥空间,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
当时我拿 offer 的过程还挺顺利,印象很深的是,我们 24 个校招管培生收到 CEO 手写签名的 offer,仪式感很强,能感到美团对年轻人的关注。
我做管培的第一年需要先轮岗,然后才能选自己的岗位,最后我选择去美团外卖做产品运营。
一开始做运营时,需要我们用 SQL 查询数据,但我不会。
此外,当时有三个管培生一起工作,leader 分配了一个竞对调研的工作,让我们各自去做,我不会 SQL 就得去求助别人,整个进程很慢。
我必须等别人下班,然后再把 SQL 做给我。如果我第二天要产出的话,就得做到晚上凌晨三点。
当时我还住合租屋,很怕夜里工作会打扰到别人。常常是 12 点先去睡觉,等室友睡着,我再悄悄爬起来,趴在客厅做完,整个过程特别曲折。
后来我就逼迫自己把 SQL 学会了。这就是刚毕业时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今天会 SQL 了、明天会 Excel 了、后天 PPT 画得更好了。
后来我转去做了商业分析,这样能够从更大方向上去了解业务。商分团队相当于整个业务的大脑,比如说给管理层看的月报、周报,都会从这个部门产出。
我带的团队负责用户运营,一个月要操盘数亿级补贴。我们每做一个决策,都对业务有很大影响。
每次和管理层汇报工作,我们都要经受“灵魂拷问”:这个月又花了这么多钱,钱是怎么花出去的?怎么样去评估你的效果?你花的钱是值还是不值?
我们每次花钱,都会把“补贴到底为业务带来了什么”进行充分讨论。
比如,一个分享红包,我们会从新客、老客、变现各种方面,评估效果到底是什么。
“灵魂拷问”是逼我们去思考、去改进。
以至于,后来我转到美团买菜业务后,立马就能发现补贴哪里可能会有问题。
因为经常和管理层汇报工作,我就可以跟比自己更牛的人学习,看他们在碰到问题时分析思路是什么样子的、会从哪些维度去看,以后碰到同样的问题,我也就知道了。
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学会了结构化地分析和思考问题。美团很推崇“金字塔原理”,思考问题要“不重不漏,以终为始”。
这几年,我身边也有很多同学从美团离职。
他们离职大多集中在 2015 年至 2016 年,那时互联网泡沫比较大,诱人的机会看起来也非常多。
大家跳槽时,会去工资更高、行业影响力看起来更大的地方,很多人不停地换公司。
再往后发现,我已经在独自把控某个业务的时候,他们还在换公司,重复跟之前差不多的事。
现在再回头看,工作前几年,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接触到这个行业的顶尖玩家、有没有学到过一流的人的方法论,有足够长时间的沉淀,这样才能把自己的地基打得足够好。
这才是成长最本质的命题。
成长进入瓶颈怎么办?
去最有挑战的地方从零开始
陈同学男美团外卖城市销售
我一直很崇拜王兴,之前也用着他创办的校内网,所以校招时毫不犹豫地投了简历。
结果一开始我的落差很大:面试在居民楼里,很简陋。
2014 年 7 月,我进美团后参与美团外卖广州站的开站,发了整整一个月传单。
但我的性格是:就算发传单我也要做到最好。新生开学前一晚,为了快速占领市场,我找了两个兼职生,6、7 个小时发放了 1 万多份传单,就是想让新生开学第一天就能看到美团外卖。
我们马不停蹄一直送到晚上 1 点多,大区经理来请吃饭也没去,目标就是要把传单发完。第二天果然订单量大增。
开学后,暑假铺垫的工作没有白费,发传单,贴物料、商家的洽谈上线等等,让我们的市场份额一下翻盘到 80%,成就感极强。
那会儿外卖市场还没有规范化,更多是靠红利增长,人人都想快速地抢占市场。大家同处一个战壕,齐心协力“打仗”。
当年团队小伙伴基本都刚毕业,我们常常干到半夜。贴完传单、物料,拉完新再一起吃个宵夜,晚了就在办公室打地铺,一间房睡五六个人,真是革命友谊。
我们每个月就四千多块工资,但从来不剩钱——我们会用自己的工资请兼职生吃饭,然后套信用卡先给他们发工资,财务再报销。
所有人都是负债累累,支付宝、微信额度都透支完了,但我们都不考虑个人得失。
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是 2017 年初,从湖州到深圳这两年。我从三线城市转到一线城市,从带 10 多人的小团队到翻了 3 倍的大团队。
2019 年,我晋升最高级别的城市经理,所负责的城市已经完全步入正轨,只要目标策略定好,我在不在都一样,团队都能高效运作。
进入一个平庸的舒适区了,我很迷茫。那时候开始想,我下一步怎么办?我的目标是什么?那段时间就闷头看书,让自己心静下来。
最终我决定,得打破舒适区,提出要去支援上海。上海是我们在全国处于劣势的城市,我去上海呆了将近一年。
从优势支援劣势,整个过程还是挺好玩的,需要自己去寻找突破。在上海,我们的份额只有 30%,相当于是深圳竞争对手的体量。
所有在优势市场运行顺利的项目,放到劣势市场推行很难。
我们没有了市场份额的优势,江湖地位没有那么高,在商家端的信任感没有那么大,就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弥补、去追平。
我在这个过程中,也在慢慢突破以前的天花板,从我不行,变成我能行。
为什么会一直在美团?就是为了把世界送到消费者手上。
我觉得美团就像是自己的家。大家都像兄弟,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占领市场。
我们在一起就像打仗,虽然从统帅到将领每个人的状态不一样,但大家都享受赢的过程。
此外,在这里没有什么明确的上下级,我们可以跟领导一起喝酒、称兄道弟。每件事,都能更快落地,不存在小事也要打报告的情况。
很多时候,领导都会直接到一线,我们沟通无障碍。
回想跟巨头一起成长的日子,最大的感触就是要去思考、创新,去做本来没有先例的事。
外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早期粗暴式增长、现在精细化运营。美团像是一座大楼,大家一步步添砖加瓦造房间。
直到现在,我看到市场份额的增长还是会很兴奋,这是一份荣耀感,这里面有自己的一份力量。
内心始终在“创业”
丰富的经历,不给自己设限
宋同学男美团某孵化业务负责人
2011 年,美团团购刚上线一年,我加入了这家公司。
记得面试时,面试官跟我我强调了一句话:美团现在已经不是个小作坊了。
我困惑为什么这么说?后来才知道,公司刚开始就是小作坊,开在居民楼的几室一厅,一步步走到了中关村。
我是美团 826 号员工,一开始被借调到销售部,常常工作到晚上一两点。
当时负责的事情难度大、风险高。我最大的单子,总金额有大几千万,卖不完公司就会受到巨大损失。
公司对于年轻人非常敢授权,这种大事让我去搞,还挺有荣誉感的,那自己就得把这个事情干好,义不容辞。
后来得知公司新成立了新产品部,开始探索除团购外的新业务。部门正在招人,内部允许转岗。我就想去尝试一下。
面试官在面试后布置了作业,让我去调研微信会员卡和点评会员卡。我花了两个多月去写这份报告,都是来自一线实打实的数据。
那两个月,每天中午一到饭点,我就跑到一个有会员卡的商家去聊天调研,大概一共聊过五六十个商家。
面试官收到我的报告挺惊喜,以为这么久没动静,我像其他人一样“烂尾”了。
我说你只要不限时,我就一直写到这个东西满意为止,无限提高自己面试成功的胜算。
面试官很高兴,说这就是追求极致。
在新产品部的那段时间,是我精神上的一种历练。现在我开始负责美团一块新业务,早期的磨练让我对不确定性有很高的容忍度,能更坦然接受失败。
在那段日子我体会到:快速失败是种能力。越快速地验证失败,越早投入资源到正确的事情上,成功概率越高,对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要求也越高。
我们当时有好几个小组,一直并行探索很多新业务,边试边关闭,到了后期慢慢就聚焦搞外卖。
其实也是我们真正发现了用户和商家的需求,才觉得是值得去做的。
但我当时一度也动过想走的念头,觉得自己是来当产品经理的,而每天的工作内容却是搞调研、搞销售。
2013 年的夏天是我最瘦的阶段,我天天跑商家,让人家试用我们不成熟的新产品。
其实我后来才明白,真正的产品经理,是要搞清楚用户需求的,你画几个页面,搞搞设计,看似在做产品,但没摸到本质。
但那时的我还不具备这种认知,不理解,很反感。
2013 年年底,外卖大战已经打起来了,我当时就跟销售负责人说,我要去转岗到城市去开站。
做产品经理是站在“战场”后线,感受不到强大的成就感。我想做一个事,失败了,我为此负全责;成功了,就此证明自己。
2014 年 2 月 28 号,我清楚记得自己孤身一人到石家庄,先买了个二手自行车跑商家,白天调研市场,晚上去各个校园的群和贴吧上发招聘。
后来选河北科技大学作为开战的第一个校区,在学校旁边租了三室一厅当办公室,开始招兵买马。3 月中旬左右,就把美团外卖石家庄站给开起来了。
5 月份,我们开城市经理会议,石家庄订单量做到了全国第一。
有人问是什么支撑我做到第一的?其实根本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踏踏实实、不偷懒地干。
发传单是很基础的事情,也能做到细微处不同。
我会亲自发、用心设计发传单的话术,第一句话是你知道美团团购吗?我不会说我是美团外卖,这是我和其他城市经理发传单不一样的地方。
美团外卖没有人听过,但是美团团购都知道,就容易接受。
这都是很小的细节,也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产品经理要洞察用户的需求、用户的场景,用合适的语言传达产品的价值,让用户去接受它。
我也要求我的团队必须一张一张认真发传单,不允许偷懒,而且我不招外包发,有的城市招外包的会瞎发,传单随便一塞。
我搞推广是非常扎实的,没有任何偷懒。
再比如推广送饮料这一件事。我们团队全都跑去学生宿舍做推广。
每个人搬着一箱加多宝,午饭饭点去挨个串寝室说,如果去美团外卖订餐,现在下单现场就给加多宝。
但其他城市经理是跑到了餐厅门口,摆个台子放很多饮料,说你现在只要下个单,就给瓶饮料。
是不是感觉这两个其实差不多?其实天壤之别。
我们做的更接近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真实场景。同学就在寝室呆着,想去吃饭还没走到食堂,我们就把解决办法送上门了。
回想起来,当年在产品部做需求做调研攒下来的直觉和经验,在我石家庄做城市经理的开站期间,都完全得到了回报。
我现在在负责美团一块 to B 的新业务,前面两年时间做了一些调研,觉得这是个巨大无比的市场,就过来了。
我现在带团队跟坐过山车一样,这几个月信心爆棚,下几个月可能发现某些事情想错了,信心跌落到谷底,还要藏着掖着,不能让团队看出来。
再自行去验证,又可能找到另一个新的高峰。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加强版创业历程。
美团的股票我一直没卖,因为“外人看它如日正,我在此中知破晓”。
看一个企业,只需要看核心三五个人就可以了。我没有见过任何一个公司的高管,能做到美团管理层这样正直、务实求真、这么有战斗力。
我很认同这里的价值观,也愿意把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嵌入美团的大系统里,实现共赢。
回想起自己这一路,才真正意识到:选择一家公司不是仅仅考虑钱这么简单,你选择什么样的企业,本质上就在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选择什么样的战友、选择什么样的文化。
你的选择,是在为你的人生投票。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