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鑫娱乐待遇_一位创业「旁听生」的感悟:我竟然比创业者还紧张

  摘要

  从内部视角看看,一个孵化训练营究竟如何运作?

  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依然没有散去。对于那些刚创业就遇到疫情的创业者来说,无论是资金、业务还是团队方面,压力都将是持续性的。

  「未来前沿」创始人工坊也将在这个特殊时期开营第三期,以线上集中学习等方式,对早期创业者进行孵化帮助,也准备随时对优秀创业者开出投资支票。

  那么,这个孵化训练营究竟如何运作?创业者会经历哪些历程?它如何帮助自己的创业进程?

  我们索性将视角打入创始人工坊内部,邀请一线人员进行访问。

  SanjiMusk 自筹备期就参与了创始人工坊,也作为「旁听生」完整亲历了两期。在 Sanji 的观察里,这个工坊本身就是一个真实的创业环境,每位创业者入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会以人为镜、自我审视,并在各种挑战中找到真的问题,直面真相。

  Sanji 也分享了她印象深刻的几位学员,有人展现出对创业方向的坚定,百折不挠;有人在复盘后对项目重构,积极转型;也会有学员表现出与工坊「不兼容」,选择中途离开……在观察了诸多真实的创业历程后,Sanji 也收获了她对创业的重新理解。

  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视角,能够帮你更好地了解这个面向早期创业者的孵化训练营。以下是 Sanji 的自述:

  以优秀者为镜

  创始人工坊是从 2019 年上半年开始筹备。从课程打磨,7 月第一期学员招募,几百人的面试,录取后的正式集结,飞行教的练沟通,10 月第二期开营……工坊的每一个幕后环节我都有参与。大家集结上课的时候我是摄像师,负责录像记录,所以我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旁听生」吧。

  两期大概录了 300G 的素材,我还能立刻回想起一些画面。

  比如小鱼在家创始人宋晨枫分享过的一张 PPT,左侧是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几重风险的列举,从创业的选择、PMF、竞争、巨头;右侧是我们怎么直面风险,寻找真正面向未来的机会。从他的身上能明显感受到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思考深度和格局,然后反观自己与他之间的距离。他一直提到「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充分的准备」,和现在疫情带来的影响十分呼应。

  我还记得有一位特别技术范儿的学员,他想做一个 AI 穿搭助手,解决穿衣搭配问题。有一次项目分享时,他居然带着我们看了两页英文 paper,论证技术成熟可实现。然后下一页就是他模拟的一个穿搭效果对比,所有人都觉得很酷,纷纷从座位上站起来听他分享。

  终极路演时一位学员做 demo 展示,他之前每次集结都会遭受教练的敲打和 challenge,我在后面都听得很揪心,心说他这回肯定受打击了,下个月不来了,但他每次都会在下月准时出现,而且提交一版新的 BP,展现他在原有基础上新的思考。那天路演时候他也是非常坚定、自信的,从他身上真切感受到一个创业者的百折不挠和永不放弃,他拿到投资那一幕印象很深。

  在工坊里,你能明显感到自己是在与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无论是教练还是学员,也能自我审视与更优秀的人之间的差别,就是一种以人为镜的感觉。

  面对真相是最大的挑战

  教练们会通过各种提问 push 大家去逼近本质,你到底为哪些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那是不是一个真问题?你为什么这么觉得?究竟有什么依据?……我虽然一直在旁听,但也会很紧张,想象要是我站在台前介绍项目,能不能回答出这些灵魂拷问。

  工坊有句 slogan 叫「别人的常识,就是你的前沿」——我用我的常识判断,你在某个地方有问题、想得不够清楚,就会很直接的说出来,帮你兼听则明,早点找到那个真的问题。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个风格,有学员第二天就退出了工坊。我们就找他聊,可能他觉得项目上自己已经计划很多了,有的问题确实没想清楚,但更希望能按着自己的意愿开始跑一段再说。

  还有几个学员也被 challenge 的比较多,我去问他们的想法,几个人给我的回答挺意外的。他们说「现在被 diss 总比将来真的创业失败要好」,尽管大家的各种提问听着像 diss,但也在帮助自己直面真相,原来从旁观者来看还有这么多 bug。有的可能就是因为自己没想明白,所以说不清楚,有的其实想过了,但也只是想想,没走心,结果就会被一连串问题追着打。

  跟创业者交流时我经常想起鲁迅那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些创业者真的挺勇敢的,可能没有一颗强大心脏的人也不适合创业吧。

  所以我有一个特别直观的感受,创始人工坊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创业环境,教练们不会因为你是初次创业就客客气气,同学们也很真实,大家在外面是什么样子,在工坊也是什么样子。

  在实战中获得真知

  当然工坊不是光 challenge 项目,也会指导大家提升认知,讨论创业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带大家一起思考:比如说怎么找到 PMF?合伙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创业者怎么去和投资人有效沟通?……大大小小几十个问题,也就是加入工坊后主要要探讨的模块主题。

  这些模块主题第一期是教练们以自己为例总结出来的,第二期是在此基础上迭代,结合学员们身上容易有误区的地方,第三期又做了一次迭代,一期期滚动更新。把这八大模块经历一遍,相当于是构建了对创业这件事的一个基本认知框架,然后再把收获到的启发,快速应用到创业实践中去,举一反三。

  比如说第一期时有几位创业者想做儿童智能牙刷,护理儿童的口腔健康。无论是从市场前景、用户规模,还是团队背景看都看上去挺有意思,他们也信心满满。但工坊要求团队定期复盘,而且是要站在蓝军挑战的视角,假设每个环节都会出问题。

  他们回去就调研市场、核算成本、联系工厂等等,真的在推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而且是在初创阶段根本解决不了的。认清了前途之后他们就果断转型另一个方向,重新再推演一遍又一遍,后来也成功在工坊拿到了投资。

  从这些创业者身上我也领悟到一点,人要改变自己思考惯性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可是一旦突破了,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从正面想、从反面想、站在对面想,就能从认知上产生很大的变化。

  Think big, Start small, Go fast

  教练周航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是创业公司就是三无公司,没钱没人没资源,所以那些宏伟的梦想不如先搁在心里,比梦想更伟大的是你能不能找到犀利的第一刀。

  工坊里有模块专门讨论第一刀,教练会分享一些方法论,指出一些错误的思路,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对项目的底层思考上去。比如市面上为什么没有这个产品?是之前没有人做,还是做过了死掉了一大批?是技术不成熟,用户没有需求,还是没有商业模式?……于是学员们发现很多地方需要补课,甚至会需要重新打磨项目逻辑,去切那个 product market fit。

  第二期里有一家战斗力非常强的音乐创业公司。第一次集结后,从音乐的价值,独立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市场区别等等底层思考,到具体的 to do 甚至 keynote 色号都复盘过一遍。很积极地约教练 office hour 沟通,回去脑暴出一个小程序的 idea 想作为第一刀。然后拿到工坊里做快速验证,发现不行又快速放弃,重新找下一个方式。

  这个模块里大家的反应对我的触动很大,它考验的不仅是一个创始人对商业的灵敏度、产品能力,还有快速落实、快速迭代的行动力。

  忘记是谁说过的:对创业者来说,Think big,Start small,Go fast 都很重要。

  旁听了这么多真实的创业历程,教练们对项目的反馈,我对于「创业」有了更全面的理解,也感受到「思考弹簧」的力量——想得更深层一些,更接近本质一些,把自己压得足够低,但保持着百折不挠的韧劲,就能像弹簧一样弹得更高,获得更大的自我成长。

  第二期创始人工坊结业时,我发了一个朋友圈:「没有一个地方能教人怎么成为一位合格的创业者,但有优秀前辈们的启迪,摸黑走夜路的过程就可以少摔些跟头,少走点弯路,心里多一盏明灯。」这就是我在工坊最大的感受。

共有 0 条评论

Top